close

MBTI.jpg

在前一篇中介紹了什麼是MBTI?MBTI的緣起與理論背景、還有最重要的「傾向」這個概念。

如果你還沒看或是忘記的,這邊可以輕輕點我一下

前一篇的最後,有附上MBTI測試的連結,如果你有興趣一定要記得去把測驗做完唷~

如果懶得測也沒關係,這篇將會引導你做個簡單的自評,相信你也可以透過自評更加認識自己。

 

MBTI在性格劃分上有四個維度,而每個維度都會有兩個端點,因此總共可以劃分為十六種人格(如上圖)[1]

而同樣的,它沒有優劣之分,兩端的特徵我們都會有,只是哪一端傾向使用頻率較多、較熟練,有些人可能很明確地靠近某一端、有些人可能在兩端中間的曖昧地帶,因此只是比例上的不同而已

 

接下來會協助你找到四個維度當中,你所傾向的選擇。

 

(1) 獲得能量的方向 ( E vs I )

外傾 ( Extraversion ):偏向專注於外在的人事物,傾向將能量往外釋放。

內傾 ( Introversion ):偏向專注於自己的想法與印像,傾向將能量流向內部。

 

首先要先注意一下,這邊所說的外傾(E)、內傾(I)並不是一般所認定的外向、內向!

 

舉例:

有些人可能不愛說話、感覺不擅社交,這會讓他看起來「不這麼外向」,但他其實不見得是真正的 I (內傾性格者),也許他在自在表達的時候,是很大方、直接的;也許他在遇到嶄新的事情時,是傾向快速投入的;又或許他其實很享受與人相處的,只是一開始沒這麼自在而已。

 

看到這邊你會發現,E 和 I 所包含的內容是否更全面、分析更為透徹呢?總和評估下來,他可能就是一個 E,也就是外傾性格者,而不是表面上所看到「不這麼外向」的人。

 

好啦~那究竟 E 和 I 所包含的特徵到底有哪些呢?

以下有整理了四個表格,你可以搭配做個簡單自評。

EI.png

看完後會發現你可能兩端的特徵都有,又或者你極度偏向某一端,記得,這是非常正常的,而且沒有優劣之分。

 

(2) 如何接受資訊 ( S vs N )

實感 ( Sensing ):偏向著重於眼前,透過眼、耳、鼻、口、身來感受世界。

直覺 ( Intuition ):偏向著重於未來,透過眼睛、意識來理解世界。

 

我們每天接收著非常大量的資訊,這個維度則是描述著人們是如何接收資訊的。

 

舉例:

桌上擺放著一個「金屬」盒子,S呢~即使知道盒子是硬的,他仍然會去觸摸並感受到盒子是硬的;而因為是金屬製的,所以N則是用看的就確定盒子是硬的。

SN.png

 

(3) 如何處理資訊 ( T vs F )

思考 ( Thinking ):偏向重視事情的邏輯

情感 ( Feeling ):偏向重視人的感受

 

這個維度描述了人們做出結論以及決策的方式,同樣讓我再嘮叨一次,T 或 F 沒有優劣之分,很多人可能認為做決策應該要以邏輯驅動,而這種人就傾向為 T ,但是,F 卻是比較善解人意的,甚至會是一個更好的溝通者。

TF.png

 

(4) 如何安排生活 ( J vs P )

判斷 ( Judgment ):偏向有條理地安排生活

感知 ( Perception ):偏向步調較隨興的生活

 

這個維度描述了人們如何組織世界及安排生活。

 

舉例:

假設你今天要規劃一群朋友出遊,J 和 P 的規劃方式可能會是如何呢?你又比較偏向哪一種呢?

J:人數、時間、地點、交通等都會先準備好,並且希望大家按照流程走。

P:告知大家時間地點後,剩下的行程就見機行事,大家開心就好。

JP.png

 

終於看到這裡了!我好像越來越認識自己了!

其實看到這邊你應該也會發現,MBTI總共有16種不同的性格型態 ( 2*2*2*2=16 ),而經過了前面簡單快速的自評,相信你也一定有了一組答案。(ex:ENTJ)

 

另外,還記得在前一篇文章中所做的線上測驗嗎?

 

你可以比較一下,看看有沒有什麼差異,對大多數人來說,自評和線上測驗的結果會是一樣的,當然,也一定會有人是不一樣的。( 若你只有做自評請忽略這一段 )

不過這兩者之間若有些微的差異其實也不用太在意。

首先,這篇文章的自評其實是一個很簡單、快速的自評測驗,專業度當然不比線上測驗。

接著,不管是自評或是線上測驗,你是否處於一個自在、舒適、較無干擾的環境下進行呢?你可能會因為環境、後天學習需要等因素,迫使你選擇不擅長的方式去表現,以至於無法呈現最原始的你。

最後,MBTI是一套專業的性格理論評測工具,有一定的專業度與可信度,端看於你怎麼使用,我自己測試完是覺得能更加的了解自己,也更能理解其他性格的不同之處。性格類型真的沒有優劣之分,因此我們應該持續地自我探索、不斷地學習,才能慢慢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,除了能夠更認識他人,也能更深切地與「自己」交流。

 

看完後你應該也有一些想法吧?歡迎留言討論唷~

 

 


 

References

 

[1] 圖片來源, More Success

[2] " 你也測MBTI嗎?聽聽心理師怎麼說。 ", 愛心理 - 探索心理認識自己的最佳平台

[3] " MYERS BRIGGS COMPATIBILITY: UNDERSTANDING YOURSELF AND YOUR RELATIONSHIPS ", Flokka.com

arrow
arrow

    gtliou11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